台湾人民的抵抗是抗日战争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,五万多名台湾同胞秉着“救台湾先救母亲”的信念,奔赴大陆投身抗战,用鲜血和生命定义了作为中国人的气节和尊严。最具代表性的是李友邦将军和他创办的台湾义勇军。
80年后,硝烟已散,留下的是永恒的精神火焰。在今天的“解放80年抗日卫国”系列报道中,我们将跟随记者一起翻开海峡两岸共同抗战的光辉一页。
台湾新北市芦洲区,一座晚清闽南风格的红砖庭院,掩映在高楼林立之中。ngs。这座三进院落的四合院式宅邸,是抗日名将李有邦的故居。
李友邦1906年出生于泸州,是从福建同安移居台湾的家族第五代。
台湾抗日同志李友邦将军之子李立群:泸州李斋民族意志十分坚强。 1895年,我的祖先公叔华在清朝做官。他认为《马关条约》是权力的丧失,是国家的耻辱,于是辞职回到泸州李斋。请勿与日本人进行任何贸易或商业活动。
总台央视记者朱若猛: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,李寨仍然是抗日同志的重要聚集地。他们在这里讨论抗日大计,正是在这种影响下,李有邦从小就产生了强烈的抗日意识。
就读台北师范学校时,16岁的李友邦加入“台湾文化协会”,积极参加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宣传活动。后来,他因与同学两次袭击警察局而被日本殖民当局通缉。 1924年赴大陆,成为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。
台湾抗日同志李友邦将军之子李立群:当时泸州的李寨可以说是名门望族,有田有水,什么都有。他不必这样做,但他相信他确实必须这样做,因为台湾人被视为“二等公民”,日本人欺负台湾已经够了。
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,李约邦判断:“欲救台湾,必先救祖国;欲取得台湾革命的胜利,必先求中国抗战的胜利”。乙为此,他提出“保卫祖国、光复台湾”的口号,号召台湾人民共同抗日救国。
1939年2月,刘邦在浙江金华组织台湾义勇军和台湾青年团,积极投身抗日一线。斗争遍及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安徽、广西、重庆等地区。成为台湾民众参加抗战人数最多、活动范围最广、影响最大的抗日团体。该建筑位于浙江金华市九芳巷84号,是台湾义勇军旧址。
原金华市台办主任、史料研究专家金振林:这里是台湾志愿军司令部,办公、指挥部都设在这里。台湾义勇军成立后扩建后,这里被改造成台湾医院。
台湾义勇军作为一支特种抗日队伍,聘请自己的专家从事对敌政治斗争、宣传教育、医疗救治、军事生产等工作。比如,利用精通日语的优势审问俘虏、翻译敌方文件;团队成员中有不少是医生,他们先后创办了四家“台湾医院”。
福建省档案馆编研处处长 陈峰:当时参加台湾志愿队的家属都参加了抗战。从《来浙江参加台湾共青团的人员名单》中可以看出,他们的年龄普遍处于青年时期,最小的只有九岁。
台青团员曾东升:我们和团员一起努力那些奔赴前线向敌人呐喊的人。孩子的声音和孩子的话语有时是有效的。另一个是俘虏被俘后,我们用日语询问他,另一个是对受伤的士兵和士兵表示慰问。
此外,李友邦还公开设立“台湾先锋”,以激发台湾同胞的抗日民族精神。他在该刊物首发式的致辞中说:“我们被压迫的台湾人没有被忘记,我们停止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……《台湾先锋》是母亲抗战时期的人,也是祖国抗战胜利的先锋。”
1945年,抗战胜利、台湾解放后,李友邦在返回台湾前特意在厦门南普陀寺的石墙上题写了“光复新疆”四个字。而这也是他一生的愿望。
李友邦将军之子李立群,一位观众抗日战略家:“福”是“光复”的意思,“新疆”是指台湾。收复新疆的意义就是收复台湾,然后把台湾还给镇上,这是告诉现在的台湾人,台湾不是台湾人民收复的,而是中国大陆打败日本收复的。我们必须记住这一点。
近年来,民进党当局刻意压制抗日历史,推行“去中国化”,美化日本殖民统治,修改历史课程,企图割断台湾同胞与中华民族的血肉联系。
台湾抗日同志李友邦将军之子李立群:“抗日”这个词对于我们现在的台湾人,尤其是年轻人来说,是相当陌生的。这是我遗憾的事情。父亲说,人的生命可以分为精神和肉体。如果你为国家和人民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精神永存,否则生命就没有意义。我就把这句话转告给年轻人,让他们自己想一想。
1985年,友邦的丈夫严秀峰将祖屋捐献给泸州所有李氏后裔,作为历史丰碑。 2006年,这座经历了百年叛乱的古宅对外开放,成为台湾纪念抗战的重要场所之一。
如今,李立群没有放弃保护父亲的精神遗产,积极穿越台湾海峡,向外界讲述抗日英雄的英雄事迹。铿锵有力的《台湾义工队歌》是他常唱的歌曲。
“我们是抗日志愿军,是台湾民族解放的先锋队,我们要把日本侵略者打出母体,冲破他们在台湾的枷锁……”
李立群,李友邦将军之子,台湾人。抗日同志:“先锋”二字最好。台湾志愿军奋战在前线。
近日,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、福建省档案馆等地保存的“台湾志愿军档案”入选第六批《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》。 625原始档案见证了台湾志愿军的英雄事迹,也还原了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抵抗外敌侵略、收复台湾的历史。在伟大的全国抗战中,台湾人民并非没有。
(央视记者 朱若萌)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台湾人民的抵抗是抗日战争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,五万多名台湾同胞秉着“救台湾先救母亲”的信念,奔赴大陆投身抗战,用鲜血和生命定义了作为中国人的气节和尊严。最具代表性的是李友邦将军和他创办的台湾义勇军。
80年后,硝烟已散,留下的是永恒的精神火焰。在今天的“解放80年抗日卫国”系列报道中,我们将跟随记者一起翻开海峡两岸共同抗战的光辉一页。
台湾新北市芦洲区,一座晚清闽南风格的红砖庭院,掩映在高楼林立之中。ngs。这座三进院落的四合院式宅邸,是抗日名将李有邦的故居。
李友邦1906年出生于泸州,是从福建同安移居台湾的家族第五代。
台湾抗日同志李友邦将军之子李立群:泸州李斋民族意志十分坚强。 1895年,我的祖先公叔华在清朝做官。他认为《马关条约》是权力的丧失,是国家的耻辱,于是辞职回到泸州李斋。请勿与日本人进行任何贸易或商业活动。
总台央视记者朱若猛: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,李寨仍然是抗日同志的重要聚集地。他们在这里讨论抗日大计,正是在这种影响下,李有邦从小就产生了强烈的抗日意识。
就读台北师范学校时,16岁的李友邦加入“台湾文化协会”,积极参加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宣传活动。后来,他因与同学两次袭击警察局而被日本殖民当局通缉。 1924年赴大陆,成为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。
台湾抗日同志李友邦将军之子李立群:当时泸州的李寨可以说是名门望族,有田有水,什么都有。他不必这样做,但他相信他确实必须这样做,因为台湾人被视为“二等公民”,日本人欺负台湾已经够了。
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,李约邦判断:“欲救台湾,必先救祖国;欲取得台湾革命的胜利,必先求中国抗战的胜利”。乙为此,他提出“保卫祖国、光复台湾”的口号,号召台湾人民共同抗日救国。
1939年2月,刘邦在浙江金华组织台湾义勇军和台湾青年团,积极投身抗日一线。斗争遍及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安徽、广西、重庆等地区。成为台湾民众参加抗战人数最多、活动范围最广、影响最大的抗日团体。该建筑位于浙江金华市九芳巷84号,是台湾义勇军旧址。
原金华市台办主任、史料研究专家金振林:这里是台湾志愿军司令部,办公、指挥部都设在这里。台湾义勇军成立后扩建后,这里被改造成台湾医院。
台湾义勇军作为一支特种抗日队伍,聘请自己的专家从事对敌政治斗争、宣传教育、医疗救治、军事生产等工作。比如,利用精通日语的优势审问俘虏、翻译敌方文件;团队成员中有不少是医生,他们先后创办了四家“台湾医院”。
福建省档案馆编研处处长 陈峰:当时参加台湾志愿队的家属都参加了抗战。从《来浙江参加台湾共青团的人员名单》中可以看出,他们的年龄普遍处于青年时期,最小的只有九岁。
台青团员曾东升:我们和团员一起努力那些奔赴前线向敌人呐喊的人。孩子的声音和孩子的话语有时是有效的。另一个是俘虏被俘后,我们用日语询问他,另一个是对受伤的士兵和士兵表示慰问。
此外,李友邦还公开设立“台湾先锋”,以激发台湾同胞的抗日民族精神。他在该刊物首发式的致辞中说:“我们被压迫的台湾人没有被忘记,我们停止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……《台湾先锋》是母亲抗战时期的人,也是祖国抗战胜利的先锋。”
1945年,抗战胜利、台湾解放后,李友邦在返回台湾前特意在厦门南普陀寺的石墙上题写了“光复新疆”四个字。而这也是他一生的愿望。
李友邦将军之子李立群,一位观众抗日战略家:“福”是“光复”的意思,“新疆”是指台湾。收复新疆的意义就是收复台湾,然后把台湾还给镇上,这是告诉现在的台湾人,台湾不是台湾人民收复的,而是中国大陆打败日本收复的。我们必须记住这一点。
近年来,民进党当局刻意压制抗日历史,推行“去中国化”,美化日本殖民统治,修改历史课程,企图割断台湾同胞与中华民族的血肉联系。
台湾抗日同志李友邦将军之子李立群:“抗日”这个词对于我们现在的台湾人,尤其是年轻人来说,是相当陌生的。这是我遗憾的事情。父亲说,人的生命可以分为精神和肉体。如果你为国家和人民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精神永存,否则生命就没有意义。我就把这句话转告给年轻人,让他们自己想一想。
1985年,友邦的丈夫严秀峰将祖屋捐献给泸州所有李氏后裔,作为历史丰碑。 2006年,这座经历了百年叛乱的古宅对外开放,成为台湾纪念抗战的重要场所之一。
如今,李立群没有放弃保护父亲的精神遗产,积极穿越台湾海峡,向外界讲述抗日英雄的英雄事迹。铿锵有力的《台湾义工队歌》是他常唱的歌曲。
“我们是抗日志愿军,是台湾民族解放的先锋队,我们要把日本侵略者打出母体,冲破他们在台湾的枷锁……”
李立群,李友邦将军之子,台湾人。抗日同志:“先锋”二字最好。台湾志愿军奋战在前线。
近日,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、福建省档案馆等地保存的“台湾志愿军档案”入选第六批《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》。 625原始档案见证了台湾志愿军的英雄事迹,也还原了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抵抗外敌侵略、收复台湾的历史。在伟大的全国抗战中,台湾人民并非没有。
(央视记者 朱若萌)